ID: 22376327

7.1 亚洲的自然环境(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日期:2025-02-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227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亚洲,自然环境,格式,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题 7.1.2《自然环境》 单元 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水系特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并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水系特点,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区域地理的认知框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亚洲地形特点和水系特点的归纳与总结;地形对河流流向和水系特征的影响。教学难点则是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2022新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亚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本大洲所处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亚洲地形图和河流分布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地势及河流流向。【综合思维】运用亚洲区域图,依据地理位置特点推断亚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情况。【人地协调观】增强对亚洲的了解和认识,感受所在区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地理实践力】初步掌握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地形和气候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尤其是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也有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在系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上还存在欠缺,尤其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合作探究等,这些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亚洲主要地形单元和主要河流的分布,培养区域认识素养。(重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地形图,描述某一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及其地势起伏状况,培养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亚洲雄风》,同时展示青藏高原、长江等图片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温故知新】地形和地势的区别【方法指引】仔细阅读课文P1,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同学们好,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地形和地势》。现在,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地形和地势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地形指的是地表形状长什么样,陆地上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地势指的是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学习活动一】地势起伏大【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5,读图7.5和图7.6亚洲的地形,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亚洲有哪些地形?看图归纳亚洲的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用同步课件展示“亚洲立体地形图”【教师】①从亚洲立体地形图可以看出,亚洲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②亚洲中部以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的地形区海拔较低。【问题引领2】读图7.5,在图中找出亚洲的主要高原,观察高原分布在亚洲的什么位置。【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亚洲的高原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等,主要分布在大陆中部。【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