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 《空气 》单元 10.灭火与逃生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 课题 10.灭火与逃生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5~6年级②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灭火和逃生的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用“纸锅"烧水的实验,解释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能针对遇到火灾怎样逃生提出假设,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点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基于所学知识,根据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怎样灭火的计划。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灭火的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相关结论。学会使用灭火器。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探究灭火与逃生的兴趣。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调整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知道在不同情况下灭火的方法和在火灾中的逃生方法。 教学 难点 根据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分析并掌握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何种方式灭火。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搜集有关火灾中逃生方法的资料,了解学校、家庭的应急逃生路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一、引入课题 [PPT 3 出示]教师出示图片(木头燃烧的图片),学生思考: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用火不当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和损失。发生火灾时,怎样灭火与逃生呢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怎样灭火。 二、活动过程 (一)探究灭火的方法。 [PPT 4 出示]燃烧的条件,学生思考: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体才会燃烧,如何制止燃烧呢? 讨论后猜测: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成灭火。 [PPT 5 出示]各种灭火的图片,学生思考:以上灭火是采用了哪种方式? [PPT 6 出示]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二)讨论使用灭火器的方法。 [PPT 7、8 出示]观察灭火器,阅读相关资料。说一说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PPT 9 出示]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出示灭火器使用事项,对灭火进行拓展补充。 (三)讨论火灾逃生方法。 [PPT 10 出示]出示火灾照片,学生思考: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火灾逃生方法。 [PPT 11 出示]师生共同总结:1.不能够乘坐电梯,要走楼梯撤离。2.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使身体贴近地面。3.披上湿被褥。 [PPT 12 出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 学生根据纸锅烧水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PPT 13 出示]出示结论:室内发生火灾时,浓烟温度较高,会先充满屋顶,在逐渐向地面下移,直至充满整个空间。因此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压低身体,以减少浓烟的伤害。 三、拓展活动 [PPT 14出示]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收获与不足。 [PPT 15 出示]检查家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灭火器应放置在() A.远离人群的地方 B.易于取用的地方 C.隐蔽的地方 2.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迅速(),以防止引起火灾。 A.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门窗通风 C.开灯报警 3.火灾()阶段是扑救火灾最有利、最有效的阶段。 A.初起 B.发展 C.衰退 4.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用()捂住口鼻,采取匍匐前进或低头弯腰的方法迅速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离火灾现场。 A.干毛巾 B.湿毛巾 C.被子 5.我国通用火警电话号码是() A.120 B.114 C.119 判断题 1.电脑着火了,应迅速往电脑上泼水。() 2.在教师上课时,突发火灾,这时要争先恐后向出口跑。() 3.发生火灾时,为了提高逃生速度,应该坐电梯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