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 《空气 》单元 7.氧气 教学设计 单元 《空气》 课题 7.氧气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5~6年级②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特点,了解氧气在生活、生产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吸入过多氧气对人体有害,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健康观。 科学思维:通过对氧气性质和作用的探究实验,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能从实验现象中推理得出氧气的特点和作用。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提高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保护空气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感。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理解吸入过多氧气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理解吸入过多氧气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一、引入课题 1.[PPT2 出示]同学们,去过高原地区旅游吗?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2.[PPT3 出示]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你了解氧气吗? 这节课,咱们一起来探究氧气的秘密。 二、活动过程 (一)氧气有哪些特点? [PPT4 出示]1.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那么氧气是什么样的呢? 每组领取两瓶气体(一瓶空气,一瓶氧气),进行观察。 [PPT5 出示] 小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的气体。 [PPT6 出示]再闻一闻,提醒学生边移动在集气瓶上的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 小结:氧气没有气味。 2.探究氧气支持燃烧。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部分气体支持燃烧,那么氧气能支持燃烧吗?怎么通过实验证明呢?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实验。 [PPT7 出示]梳理实验方法:移开玻璃片,露出缝隙,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注意观察现象,实验过程中注意用火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PPT7、8 出示]小结: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快燃烧起来,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PPT9 出示]师生总结: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二)氧气有什么作用? 1.讨论氧气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氧气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及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 [PPT10 出示]教师课件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海下潜水、患者吸氧、冶炼、航空航天的助燃、切割或焊接等。 [PPT11、12出示]师生对氧气的作用进行分类: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2.氧气使用和存放的注意事项。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氧气的特点,在使用和存放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PPT13 出示]教师课件展示氧气使用和存放的注意事项。 (三)吸入的氧气越多对健康越有利吗? [PPT14出示]教师提出问题:氧气对我们的生命活动如此重要,是不是吸入的氧气越多对健康越有利呢?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辩论。 [PPT15 出示]小结:吸氧过多,可能出现醉氧或氧中毒现象。 [PPT16 出示]介绍需要吸氧的情况:高原反应、需要吸氧的患者。 三、拓展活动 [PPT17 出示]查阅资料,了解植物是否需要氧气。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支持燃烧的气体。 A.能 B.不能 C.不确定 2.把带火星的木条插人盛有( )的集气瓶中,木条会复燃。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3.存放氧气瓶的地方通常不会有( )标识。 A.“禁止烟火” B.“当心电离辐射” C.“禁止撞击” 4.( )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