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7598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928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十,七年级,人教,地理,学年,2024-2025
  • cover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目前,人类与极地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自然探险阶段进入科学考察阶段。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南极地区特征描述的是(  ) A.“冰雪高原” B.“白色荒漠” C.“风库” D.“世界雨极” 2.下列动物中,被视作南极象征的是(  ) A.袋鼠 B.企鹅 C.熊猫 D.海豹 3.下列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以陆地分布为主 B.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C.都位于高纬度地区 D.都以寒冷气候为主 (2024河北中考)2022年10月,我国开启了第39次南极科考的航程。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的南极科考站中,位于南极圈以外的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中山站 5.昆仑站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盆地 “熊哥”和“鹅弟”是一对“网友”,它们的住所离得非常遥远,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极。读“熊哥”与“鹅弟”某次网聊话语(下图),完成6~7题。 6.熊哥能向北极点“越游越近”的主要原因是(  ) A.冰雪增多 B.食物充足 C.降水减少 D.气候变暖 7.为了熊哥、鹅弟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人类应该(  ) A.驱离极地地区常住居民 B.加强极地地区海洋捕捞 C.鼓励极地地区植树造林 D.促进新能源产品的使用 (2024苏州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下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建筑材料 B.降低建设难度 C.便于通风透气 D.防风与抗雪埋 2.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 3.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图为两极地区示意图,下表为两极地区气候资料表。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项目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年平均气温 -50 ℃ -18 ℃ 最低气温 -88.3 ℃ -66.7 ℃ 平均年降水量 55 mm 200 mm 年平均风速 18米/秒 10米/秒 (1)南极地区是指_____(填纬线)以南的地区,该地区以_____(选填“海洋”或“陆地”)为主。 (2)读两极地区气候资料表可知,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气温_____,降水_____,风力强,其重要影响因素是_____。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气温更_____,降水更_____,由此推测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气候特点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选填“纬度因素”或“海陆因素”)。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自然资源部2024年2月7日宣布,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 ★铸钢铁之躯 秦岭站主楼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于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秦岭站主体建筑采用轻质高强钢结构,坚实的立柱将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就好像站在地面上的“脚”。秦岭站的保温都是采用内部功能模块与外部保温层相结合,内部功能模块的保温自成一体,外部保温层把整个建筑封闭起来,等于穿了一件“棉衣”。 【区域认知】 (1)依据材料,说明秦岭站的建筑特点与南极气候之间的关系。 ★践绿色科考 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持绿色环保建站,在考察中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坚定执行“绿色考察”理念。 【综合思维】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