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1 地震和地震波 (分值:62分) (选择题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24·四川成都模拟)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震中位于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d处称为( ) A.震源 B.震中 C.震级 D.烈度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了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4.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江苏南通期中)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5~6题。 5.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物质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原因是( ) ①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②纵波到达,左右摇晃 ③横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④横波到达,左右摇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表示意两地同年发生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7~8题。 地点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震中距 (千米) 地震发 生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 X地(美国西部) 200 5.8 10:25 am 7.4 8 Y地(印度中部) 500 2.5 4:00 am 7.1 1 820 7.根据资料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8.下列关于Y地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人口密度较大 B.震中距较小 C.地震发生在凌晨 D.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选择题9~15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2024·湖北宜昌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千米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在土耳其(38°N,37.15°E)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2月21日,地震已经造成约4.5万人遇难。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其基本原理是( )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纵波破坏力强;根据先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B.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横波破坏力强;根据先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C.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破坏力强;根据先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D.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纵波破坏力强;根据先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 10.关于地震灾害的避防,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 ②地震发生时,若在单元楼上,应该乘电梯迅速到达一楼,跑到空旷区域 ③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④一旦被掩埋,用尽全力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呼叫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2023·四川宜宾月考)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和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据此完成11~13题。 11.能穿过地球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波是( ) A.W1 B.W2 C.W1和W2 D.两者皆无法通过 12.若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地震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3 000 km B.3 500 km C.4 000 km D.4 500 k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