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9339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7.3 课时1 牛顿第一定律(22页)课件

日期:2025-02-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6228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课时,22页,定律,第一,牛顿
  • cover
(课件网)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3节 课时1 牛顿第一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反方: 滑板车滑行时,狗狗没有蹬地,车还继续前进。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正方:玩滑板车时,狗狗不蹬地,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开动脑筋 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滑板车的现象。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知识点一:运动和力的关系 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撤销这个力,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一观点在人类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 伽利略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怀疑,并做了一个“理想实验”进行了反驳。 这一观点认为: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哪个观点正确?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斜面实验 忽略摩擦力 从斜面相同的高度滑下 保证钢柱获得相同的末速度 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理论推理”的方式作出“理想实验”得到的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 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 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 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等 (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 实验设计思路: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从相同高度释放 → 进入水平面时速度相等 移动距离:S1<S2<S3 粗糙度:毛巾>木板>玻璃 结论:越粗糙,移动距离越短 越光滑,移动距离越大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速度变化快慢 1 毛巾 2 棉布 3 木板 推理 玻璃 推理 某材料 推理想象 理想平面 最大 最快 较大 较长 较快 较小 长 较慢 最小 最长 最慢 最最小 最最慢 最最长 无阻力 无限长 不变 最短 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少得越慢。 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 同一小车从静止下滑 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相同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回顾实验 足够光滑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物体 不受力 保持静止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足够光滑(没有任何阻力)的水平面,小车的运动情况如何?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分析类似实验 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进一步推测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总”一直、不变。 定律解读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3.“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理想实验法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