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3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由静止开始] 不蹬车--自行车不动 蹬车--自行车运动 不运动 物体不受力 不蹬车 物体受力 运动 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真的是这样的吗? 蹬车 交流讨论 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生活很多物体没有力维持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扔出去的保龄球 滑行的自行车 那么为什么物体最后会停下来呢? 摩擦力 活动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摩擦力越小,物体会运动得越远。 猜想: 设计实验: 探究摩擦力对小车的影响,其他条件应该? 小车滑下斜面时,速度应该保持一致,如何做到呢? 如何改变小车滑下斜面受到的摩擦力? 进行实验: (1)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处运动到用毛巾 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 (2)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运动到用纸板 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 (3)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运动到用玻璃 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 实验记录: 表面状况 毛巾 纸板 玻璃 大 小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 距离 小车速度减小的情况 快 慢 更小 更慢 短 较长 最长 实验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_____;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_____。 小 交流与评估: 说一说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慢 远 一直运动下去 会是什么运动? 实际上、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这里,设想完全没有摩擦是一种理想化的推理方法。物理学中把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理想实验”,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上面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路,同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相似。 伽利略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运动的物体 小车斜面得: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 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会永久运动下去 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会一直保持静止状态 牛顿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 事实、经验 科学猜想 静止的物体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 1 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 理想实验法 3 “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4 不受外力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识点二:惯性 观察下列现象: 原来的鸡蛋和木板都处于什么状态? 后来木板被弹走,鸡蛋的状态变了吗? 如果不能用手直接触碰棋子,又不能推倒上面的棋子,你能取出最底下的那颗象棋吗?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一桌的物品不随桌布飞出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这是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物体为什么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注意:“运动” “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外因:物体不受力。 内因:物体自生的属性。 惯性 物体这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思考:惯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惯性大 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这种“惯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时只求静,动时只求动。 怎么理解惯性: 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知识点三: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