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9763

3.1.3 第1课时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7页)课件 2024-2025学年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5626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3.1.3,七年级,少版,生物学,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第1课时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能说出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能说出牙齿、舌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馒头是我国很多地方餐桌上的常见主食,淀粉是馒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吃馒头时,如果狼吞虎咽,感觉不到甜味,但细细咀嚼,就会有淡淡的甜味。这是什么原因呢 食物在口腔中是怎样被消化的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问题 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2.做出假设 _____ 3.设计实验 利用馒头、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等材料用具,参照小辞典、技能卡及下面的提示,设计实验。 小辞典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C)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唾液能起到分解馒头中淀粉的作用。 寻证据.观察 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 1.滴入碘液后,加唾液的试管和滴加清水的试管现象有何不同? 2.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馒头渣+2mL清水 馒头渣+2mL唾液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馒头渣+2mL清水 馒头渣+2mL唾液 分别滴加碘液 5分钟后 37℃水浴保温 A B A B A B 变蓝 不变蓝 淀粉未被消化分解 淀粉已被消化分解 1.实验过程: 37°C模拟人口腔的温度, 也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唾液腺 分泌 唾液 含有 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2.实验分析: 淀粉 (无甜味) 麦芽糖 (甜) 37°C 唾液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没有甜味,麦芽糖有甜味,所以馒头越嚼越甜。 口腔中除了唾液腺外,还有牙齿和舌,它们对馒头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呢? 馒头块+唾液 馒头渣+唾液 滴加碘液 5分钟后 37 ℃水浴保温 A B A B A B 部分变蓝 不变蓝 只有表面淀粉被消化分解 淀粉已被消化分解 用解剖针搅拌后37°C水浴保温 搅拌后唾液与馒头渣充分混合,淀粉逐渐被分解 牙齿咀嚼在馒头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A 馒头块+ 2mL唾液 37℃ B 馒头渣+ 2mL唾液 37℃ 部分变蓝 未变蓝 部分淀粉未被消化分解 淀粉被消化分解 实验现象 牙齿的咀嚼,能把食物有大块变成小块,增大了食物与唾液接触的面积;舌的搅拌,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得出结论 牙齿: 舌: 唾液腺: 切断、磨碎食物 配合牙齿的咀嚼、 搅拌食物与唾液混合 分泌唾液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淀粉 “细嚼慢咽” 利于食物消化 1.消化的概念:食物在_____内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道 口腔 唾液腺 牙齿 舌 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 搅拌食物 经过牙齿的咀嚼,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增大 舌具有搅拌功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消化及其方式 (1)物理消化: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断把食物像消化道的下端推送。 (2)化学消化: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消化酶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等结构复杂、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结构简单、容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例如:牙齿咀嚼、舌头搅拌、 胃肠的蠕动等。 例如: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过程。 2.消化的方式 1.“食不欲急” 2.“法当熟嚼令细”→细嚼慢咽 良好的饮食习惯 1.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条件均为:37°C水浴保温5min后滴加碘液) A:馒头渣+2mL清水→变蓝(淀粉未被消化分解) B:馒头渣+2mL唾液→变蓝(淀粉已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 C:馒头块+2mL唾液→变蓝(只有表面淀粉被消化分解)→解剖针搅拌→蓝色逐渐消失(淀粉逐渐被分解成麦芽糖) 2.消化方式: 物理消化:如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肠胃的蠕动等;、 化学消化:如各种消化酶的消化作用。 3.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 1.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有淡淡的甜味。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