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认识区域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地理要素,知道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 4.地理实践力: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材料,分析区域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重难点) 2.运用资料,学会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新课导入】 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根基深厚,装备制造、 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说起东北,我们就会联想到大兴安岭的木材、“北大仓”的粮食、大庆的石油、长春的汽车、沈阳的重型装备、鞍山的钢铁和大连的造船。近年来,东北经济遇到了重重困难,一部分是老工业企业改革未能到位,新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相对欠缺, 民营经济发育欠佳,并出现了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东北的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自主学习】 一、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项目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气候 1月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亚热带,湿润地区 河流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多肥沃的褐土 多贫瘠的红壤 农业 耕地以旱地为主 耕地以水田为主 一、区域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1.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形成原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思考交流】 探究一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近年来,东北经济遇到了重重困难,一部分是老工业企业改革未能到位,新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相对欠缺, 民营经济发育欠佳,并出现了人才流失的被动局面;东北的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主要是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繁荣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政府体制机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同时,还要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地的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构建面向东北亚的重点开放平台,着力提高国际化水平。东北地区要转变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成为全国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观光旅游基地。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综合思维) 提示: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区域认知) 提示: 面临的问题: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民营经济发展欠佳;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人才外流 对应措施: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针对性训练】 下面甲、乙两图为我国的两个盆地。读图,完成4~5题。 4.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 A.①河流补给水源主要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