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单元内容: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二、阶段特征: 1.危机时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而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三、单元目标: 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知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了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原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3、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爆发 (1)原因:①直接:生产过剩;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②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特点:①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②波及范围特别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等行业的危机;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三分之二。 2、美国罗斯福新政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时间:1933年; (2)目的: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项目 具体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作用是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全国劳动关系法》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典型事例: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实质: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6)成就: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的到改善;②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7)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知识扩展】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避免因盲目扩大生产而造成生产相对过剩; (4)要关注民生。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背景: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