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一、单元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阶段特征: 1.美苏冷战: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先后建立,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2.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经济;(2)西欧各国加强联系与合作,组建了欧共体。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盟。(3)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为了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和东欧各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4.亚非拉美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崩溃。 三、单元目标: 1、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和影响;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2、了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3、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 4、了解万隆会议的内容和影响;了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古巴革命和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过程。 第16课冷战 1、冷战 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1)背景: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表现形式:政治对抗、军备竞赛、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对立、局部热战等; (3)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2、冷战概况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 的出台。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3)马歇尔计划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控制,是美国实施冷战的又一重要步骤。 (4)“柏林危机”:1948年6月,“柏林危机”爆发,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5)1949年,美、应、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1)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2)马歇尔计划的援助;(3)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联合 (1)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2)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组建欧洲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