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2026

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454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标解读】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繁荣与兴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3.人地协调观:能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某一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兴衰和走出困境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资料,结合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归纳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重难点) 2.能结合材料,学会分析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说明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运输,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 7 000 吨级海轮和 8 000 吨级顶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 9 850 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自主学习】 一、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面对煤钢危机,鲁尔区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2.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 主要措施 综合整治成果 第一阶段 (20世纪 60年代) 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鲁尔区已成长为环境优美,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第二阶段 (20世纪 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 80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思考交流】 探究一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兴起与衰落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运输,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 7 000 吨级海轮和 8 000 吨级顶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 9 850 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进入鲁尔区,仿佛走入了工厂的海洋一样,公路两旁煤矿林立,炼焦厂、钢铁厂、电厂、化工厂和其它说不清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简直是目不暇接。当时鲁尔区工业年产量便达到了煤1亿吨、焦炭100万吨、钢1000万吨和发电量1亿度的水平。跻身为世界知名大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堪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媲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对德国发动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综合思维) 提示: 2.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区域认知) 提示: 特点: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学等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偏重化工业; 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针对性训练】 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