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标解读】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含义、综合治理的措施。 2.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生态脆弱区区域位置、地理要素特征。 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对地理环境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4.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某一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以西北荒漠化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具体防治措施。(重难点) 2.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扩张的主要原因。(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七课时 【新课导入】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被称为“红色荒漠”。“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长汀早在20世纪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1912年,当地封建宗派山权纠纷,引起大规模相互伐木;1934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开公路、筑碉堡,大量砍伐林木做军资;1958年大炼钢铁用树木当作燃料,导致能源紧缺;80年代以前,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生活贫穷,当地伐木烧薪现象极为严重。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 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影响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不同的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侧重点不同,整体来看,概括如下: ①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 ②核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退耕还林还草。 ③措施:工程(保塬、护坡、固沟)、农业技术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工程措施 (见效快) 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 修筑梯田 (拦蓄坡面径流) 打坝建库 (贮水拦沙) 生物措施 (治根本) 营造护 田林网 封坡育 林育草 — 农业技术措施 (是关键)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 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以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为主。 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 (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包括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新修小水电,发展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被称为“红色荒漠”。“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长汀早在20世纪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1912年,当地封建宗派山权纠纷,引起大规模相互伐木;1934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开公路、筑碉堡,大量砍伐林木做军资;1958年大炼钢铁用树木当作燃料,导致能源紧缺;80年代以前,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生活贫穷,当地伐木烧薪现象极为严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科学有效的治理,该县水土流失率迅速降低,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优良,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汀县罗地草山1985年和2018年的景象。 1.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①亚热带季风气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