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标解读】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能够在认识某大都市发展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2.区域认知: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大都市(城市群)的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发展规划决策的得与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3.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大都市(城市群)发展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归纳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议,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材料,掌握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及带动作用。(重难点) 2.结合资料,理解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海是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大都市。截至2021年1月,上海以拥有6913家咖啡馆居全球城市首位,咖啡馆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中,某品牌连锁咖啡馆以839家独占鳌头,且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地段、高级写字楼和高级住宅区附近。2020年3月,该品牌母公司宣布在昆山市建设包括咖啡烘焙和智能化仓储物流在内的咖啡创新产业园,计划于2022年落成。说明该品牌母公司选择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 【自主学习】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经济中心城市集聚作用的主要特点 (1)中心城市的集聚优势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产业服务、企业集群、资源供应、劳动力等方面。 (2)集聚效应主要体现为企业外部、行业内部的经济整合与资源的优先配置。由于中心城市具有区位优势,在推动型主导产业开始出现后,行业内的企业进一步发展而出现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和集聚过程。 (3)集聚效应随着各项成本的增加会呈衰减趋势。当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引起产业和各种经济要素对外扩散,表现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2.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 (1)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由于中心城市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技术进步,会带动产业升级,使得传统产业不断向其经济腹地转移,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经济要素的对外辐射。 (2)城市之间的学习效应 中心城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率的社会经济制度、多元的社会文化、经营管理经验等软实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周边地区,形成辐射效应。 (3)为避免过度集聚后形成的效益降低,必须较好地发挥辐射作用。由于过度集聚,中心城市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土地价格上涨、生活费用和生产成本上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会导致集聚效益下降。为解决自身发展瓶颈问题,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部分资源、要素会向集聚效益较高的周边城市迁移。 3.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1)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极端缓慢的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均匀分布 (2)工业化初期,首先在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出现工矿居民点和城镇,并在它们之间建设了交通线,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联系的需要 (3)资源和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将集中在地区中心城镇或工矿点,连接城镇之间的交通沿线变成了交通线、能源供应线、通信线、供气线、供水线等线状基础设施。 (4)人口和经济集中的城市会形成更大的集聚点,线状基础设施也会变得更加完善,出现次级经济中心,并延伸出次级发展轴线,构成中心和轴线系统。 【思考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