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2078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110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都市,辐射,功能,我国,上海,为例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标解读】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能够在认识某大都市发展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2.区域认知: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大都市(城市群)的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发展规划决策的得与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3.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大都市(城市群)发展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归纳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议,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材料,掌握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及带动作用。(重难点) 2.结合资料,理解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1949-1978年,上海城市化进程较缓慢,但是工业化的发展仍推动了上海的地域扩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在建成区外开辟了许多工业区. 70年代,由单核心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 1979-2000年,上海步入城市地域迅速扩展时期。 2000-2015年,上海逐步形成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体系结构基本形成。 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辐射带动作用。 【自主学习】 一、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拉动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的发展壮大;强化了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 2.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形成了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长江下游产业带。 3.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则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二、周边地区应对大都市辐射的策略 1.立足区位优势,找准定位,合理布局 (1)立足区位优势,找准定位。在发展定位上,实施与上海“错位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延伸型、承接型、互补型制造业与服务业,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巩固提升自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周边地区应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制造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 2.加强产业招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利用与大都市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做好外迁项目的摸底和对接,推进重点特色产业对接,把符合本地产业导向的项目引进来。 3.优化政策环境,优化基础设施环境 【思考交流】 探究一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949-1978年,上海城市化进程较缓慢,但是工业化的发展仍推动了上海的地域扩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在建成区外开辟了许多工业区. 70年代,由单核心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 1979-2000年,上海步入城市地域迅速扩展时期。 2000-2015年,上海逐步形成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体系结构基本形成。 1.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辐射带动作用。 (综合思维) 提示: ①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 ②江苏南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