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必修一第四章中的第五节,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从应用角度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主要用到的方法是力的正交分解和建立直角坐标系,主要学习两大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能基于经验事实构建物理模型; 形成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养成解答习题的规范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方向相同。 回溯到我们第一章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初速度与加速度决定了物体做什么运动,所以加速度还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两者的大小关系可以由运动学公式来相联系。 体会到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总结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 讲授新课 1.已知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道题,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以下。 例1如图,沿倾角为的斜面向上拉一个质量为m的方木箱,拉力F与斜面平行,木箱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木箱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距离为s,求木箱通过距离s所用的时间t. 总结解题的一般流程 1.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进行运动分析 3. 建立直角坐标系,正交分解,求合力 4. 列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求加速度 5.列运动学公式 6.联立式子求解 例2 如图,ACD是一滑雪场示意图,其中AC是长L=8 m、倾角θ=37°的斜坡,CD段是与斜坡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人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 (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 2.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例3一位滑雪者,人与装备的总质量75 kg,以2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直线滑下,山坡倾角为30°,在5 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为60 m。求滑雪者对雪面的压力及滑雪者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g 取 。 总结解题的一般流程 1.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进行运动分析 3. 建立直角坐标系,正交分解,求合力 4. 列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5.列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6.联立式子求解 练习 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 3.4 m/s 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0.02,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多远 g 取。 (2)若运动员仍以 3.4 m/s 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 m后开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 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距离 审题、思考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实例出发,在实际情境中建立模型,进而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规范解答过程。 能够区别问题的类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格式规范。 从简单模型出发,总结解题的一般流程,再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