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 致敬平凡 教学设计 课题 致敬平凡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了解劳动者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程通过剪贴、折叠和立体纸片制作,让学生体验从平面到立体的艺术转化过程,学习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与赞美。结合“劳动之美”的主题,学生将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观察图片和动手实践,探索艺术创作的乐趣与意义,培养对劳动精神的尊重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培养审美感知,通过描绘劳动者形象,促进学生对劳动美的认识,将艺术与劳动生活结合,推动全面发展。2、强调动手实践,鼓励学生观察劳动者场景,用艺术手法创作,体验表现劳动的乐趣,激发个性化表达。3、学习劳动者主题创作,了解劳动价值,引导传承与创新劳动文化,增强对劳动文化的尊重。4、利用多媒体与实物展示,丰富教学形式,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度、创意及合作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能够观察并感知劳动者形象及劳动场景中的美,培养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2、艺术表现:能够运用简单的艺术手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或劳动场景,提升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3、创意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创作出与劳动者相关的艺术作品,展现个人创意和想象力。4、文化理解: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劳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对艺术活动有天然兴趣。他们能识别基本形状和颜色,但对“劳动者形象的艺术表现”了解不多。需通过图片、实物或示范引导。学生喜动手、爱拼贴,但注意力易分散。课程设计应具趣味性、互动性,如模仿劳动者、创作拼贴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同时,欣赏劳动主题作品,激发对劳动文化的兴趣。 重点 通过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劳动者的形象与劳动场景,深入体验并展现劳动之美。 难点 引导学生将内心的劳动情感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鼓励个性化表达,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制作工具:纸、画笔、颜料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播放视频)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观看视频,了解 让学生了解 讲授新课 一、看一看艺术家表现了哪些劳动者?(出示图片)主人(版画)1978年 徐匡阿鸽 中国美术馆藏他们是普普通通、默默奉献的一群人。(出示图片)时代节奏 (中国画)2019年 王巍 中国美术馆藏第一张图片里,我看到了农民伯伯在农田里干活,他好辛苦啊!第二张图片里,有工人叔叔在搬运货物,还有货车司机在准备运输,他们都在努力工作。二、活动一艺术作品为什么这样动人?尝试进行评述。(出示图片)辛集面塑 (中国画)1994年 张仃中国美术馆藏民间艺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传承着我们的文化。因为画里的面塑作品好精美,民间艺人用双手传承文化,所以很动人。(出示图片)洪荒风雪黄胄(中国画)1955年中国美术馆藏艺术家描绘了地质队员在艰苦的条件下,为祖国寻找宝藏的场景。因为画家画出了地质队员在风雪里找宝藏的辛苦和坚持,所以很动人。三、看一看画面表现了什么场面?如何突出主要人物和形象?(出示图片)尖峰食刻 (中国画)[现代] 陈治 武欣中国美术馆藏画面表现了食堂后厨的叔叔阿姨们认真准备饭菜的场面,画家通过把他们画得很忙碌,突出了他们辛勤工作的形象。(出示图片)矿山新兵 (中国画)(局部)1972年杨之光中国美术馆藏画面是新兵在简易竹制楼房的二层拍的,他站在楼梯旁,背后是左边的大山和右边的房屋,画家通过这样的布局突出了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