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4905

5.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4-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35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作业,课时,同步,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5.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 1.已知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那么4g的放射性物质氡222经过7.6天,还剩下没有发生衰变的质量为( ) A.2g B.1g C.0.5g D.0g 2.在医学上,放射性同位素锶90()制成表面敷贴器,可贴于体表治疗神经性皮炎等疾病。锶90()会发生β衰变,其衰变产物中有钇(Y)的同位素,半衰期为28.8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衰变过程质量守恒 B.的比结合能比衰变产物中钇(Y)的同位素的比结合能大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D.0.4mol的原子核经过57.6年后还剩余0.3mol 3.我国科研人员及合作者首次合成了新原子核。原子核存在一种衰变链,其中第1次由衰变成原子核,第2次由衰变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均为α衰变 B.两次均为β衰变 C.第1次为α衰变,第2次为β衰变 D.第1次为β衰变,第2次为α衰变 4.地球上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碳是以碳14形式存在于大气中。能自发进行β衰变,关于发生β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放出的β粒子来自于的核外电子 B.衰变产生的新核是 C.衰变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大 D.衰变放出的β粒子带负电,具有很强的电离能力 5.放射性元素A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已知,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 ) A.向前移动了位 B.向后移动了位 C.向前移动了位 D.向后移动了位 6.我国科研人员及合作者首次合成了新原子核。原子核存在一种衰变链,其中第1次由衰变成原子核,第2次由衰变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次为α衰变,第2次为β衰变 B.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两次均为α衰变 D.通过增加温度可以加快衰变速度 7.一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此过程中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分别为( ) A.8,6 B.8,4 C.6,4 D.6,8 8.日本福岛核电站废水中具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其中主要成分,经大约30年的时间有半数发生β衰变,同时生成新核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衰变的本质是核外电子的跃迁 B.衰变产物中的新核X的比结合能比大 C.衰变时,衰变产物中的新核X比多一个中子 D.随着未衰变原子核数量的减少,的半衰期也会变短 9.贝克勒尔是最早发现衰变的科学家,在衰变过程中往往能放出、、三种射线,下列关于三种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的穿透性最弱 B.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C.射线带负电 D.三种射线均来自核外电子的跃迁 10.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大型湖滨贝丘遗址,测定年代为距今3600至2500年,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至两周时期。已知衰变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X是( ) A.中子 B.质子 C.α粒子 D.电子 1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磷30的半衰期是150秒,10g磷30经过5分钟后,剩余磷30的质量为( ) A.0 B.2.5g C.5g D.7.5g 12.现代物理学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那么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是以下哪种相互作用( ) A.引力相互作用 B.电磁相互作用 C.强相互作用 D.弱相互作用 13.科学家用α粒子轰击时,实现了人工核转变,反应方程为,则X为( ) A.β负粒子 B.β正粒子 C.中子 D.质子 14.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内部有一定结构 B.升高温度可以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形成的电子流 D.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作用最小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 B.核反应是α衰变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 D.β衰变中放出的β射线是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衰变的半衰期公式,其中,n为半衰期的个数,,联立可得:;故选B. 2.答案:C 解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