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gǔ)叟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虽然父亲瞽叟、继母和异母弟弟象千方百计想害死舜,舜却丝毫不记恨,依旧孝顺父亲,关爱弟弟。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大象和鸟来到历山,一个帮他耕田,一个帮他除草。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登上天子之位以后,舜仍然尊敬父亲,把象封为诸侯。 2.戏彩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用美味佳肴奉养父母。为了让父母开怀大笑,七十岁的他经常穿着五色彩衣,手里拿着拨浪鼓,像孩子那样戏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摔倒时装出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像孩子那样啼哭。 3.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4.百里负米 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课堂导入 黄山谷(黄庭坚)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一、 了解作者生平,了解写作背景。 二、 诵读诗歌,赏析手法。 三、 感悟诗人感慨知音难觅,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的苦闷之情。 题目解读 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登快阁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 之称。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兼擅行、草书,和苏轼、米芾、蔡襄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 知识链接 《松风阁诗帖》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后人称其为“天下第九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黄庭坚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 宋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任知县,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不仅未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而且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因此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他处理公事之余,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南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如何理解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石成金”? 黄庭坚曾说过:“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意思是借用古诗的原意,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