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9270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数学

日期:2025-04-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2395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一,单元,比大小,教学设计,北师大,四年级
  • cover
《比大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目标 1. 数学思维:通过多角度比较小数,提升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和数感能力。 2. 科学探究:在实验操作中形成假设、收集数据、验证结论,培养科学方法与实证精神。 3. 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4.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艺术或技术手段表达数学逻辑,激发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小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例如0.69米表示6分米9厘米,0.8米表示8分米。 2.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包括通过比较整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和百分位上的数来判断两个小数的大小。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小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尤其是小数部分的比较方法,以及小数大小与整数大小比较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中的情境图,展示跳高和跳远的成绩表格(王红跳高成绩 0.69 米,李娜跳高成绩 0.8 米;郑强跳远成绩 2.97 米,李明跳远成绩 3.13 米,张华跳远成绩 3.08 米)。 提问学生:“同学们,运动会上有跳高和跳远比赛,这里是几位同学的成绩,你们能根据这些成绩判断谁跳得高,谁跳得远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2. 学生活动:观察情境图和成绩表格,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探究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兴趣。 3.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运动会成绩比较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新授(20 分钟) 1. 教师活动:首先提问 “谁跳得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 0.69 米和 0.8 米的大小。讲解可以从长度单位的角度分析,0.69 米是 6 分米 9 厘米,0.8 米是 8 分米,所以 0.8>0.69 ;也可以从计数单位的角度,0.69 是 69 个 0.01,0.8 是 80 个 0.01,因此 0.8>0.69 。 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直观展示 0.8 和 0.69 的大小关系(如教材中的方格图)。总结得出李娜跳得高。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理解从不同角度比较 0.69 和 0.8 大小的方法,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大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比较跳远成绩(7 分钟) 教师活动:接着提问 “谁跳得最远?”,展示用数位顺序表比较 2.97、3.13、3.08 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2<3,所以 2.97 最小;再比较 3.13 和 3.08 的小数部分,十分位上 1>0,所以 3.13>3.08 ,即 3.13>3.08>2.97 ,李明跳得最远。同时展示在数轴上表示这几个数的方法,直观呈现它们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整数比较大小先看最高位,小数比较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上的数,若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的讲解和演示,理解用数位顺序表和数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借助数轴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小数的大小关系。 3. 总结比较方法(5 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提问 “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比较小数大小时,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看百分位,依次类推。 学生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