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39015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013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同步,斯大林模式,共产主义,战时,新课标
  • cover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 1.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 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 A.按劳分配 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C.推行“以工代赈”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 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 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 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A.借助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 5.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 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  ) 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6.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在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 (  ) 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 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 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 7.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  ) 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8.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 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9.①大前提: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②小前提:“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是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③结论:“斯大林模式”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社会主义普遍模式。(  )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②③都错误 C.①②正确,③错误 D.①②错误,③正确 10.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 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获得“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 A.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B.实行集体农庄制 C.政治经济高度集中 D.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重大举措?试分析这一举措的突出特点。 图二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重大举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