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玉帛(bó) 未孚(fú) 旗靡(mí) 曹刿(guì) B.窥镜(kuī) 昳丽(yì) 期年(qī) 辙乱(zhé) C.崩殂(cú) 行阵(háng) 咨诹(zōu)善道 陟(zhì)罚臧否(pǐ) D.瀚海(hàn) 饮归客(yǐn) 进谏(jiàn) 舂谷(chōng)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鼓起) B.先帝不以臣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神弗福也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以光先帝遗德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一战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何处望神州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战于长勺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公将鼓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何以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论战》一文中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用鲁庄公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 B.《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的意思是“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C.《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提出的建议,着重强调的是“亲贤臣,远小人”。 D.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内容一般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彩。 (二)综合实践 7.学校举行“典籍里的中国”综合实践活动,推出一期“群星闪———诗人风采”专栏,学生整理课文诗歌时发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杜甫有六首诗作入选。请根据下图内容和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是根据上图内容得出的有关“教材所选杜甫诗歌”的四条结论,其中两条结论有误,请找出并修改。(4分) ①创作地点范围宽 ②作品主题类型丰 ③教学使用功能多 ④教材各册覆盖广 错误项: ,修改为: 错误项: ,修改为: (2)请结合上图内容,补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4分) 语文教材里所选的六首诗歌,串连起了诗圣杜甫颠沛而光辉的一生。从公元736年到公元770年,杜甫用 彰显了他飞扬的青春,又用一地落花暗喻了 。安史之乱里,他在长安城的春天凝望残破的山河, ,他在古秦州的月下思念离散的弟兄,他还在芙蓉国的秋雨里呼求庇身的广厦……读他的诗,也在读他的人,我们既感受到他人生的颠沛,更 。 (3)下面三个研究杜甫诗歌的论文题目缺少主标题,请仿照示例,结合上图内容,任选两个,从作品主题的角度为其添上主标题。(4分) ①以《春望》《月夜忆舍弟》为例 ②以《江南逢李龟年》《月夜忆舍弟》为例 ③以《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示例:“凌绝顶”之理想与“庇天下”之宏愿———以《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同在异乡别样情———以《望岳》《江南逢李龟年》为例 选择: 标题: 选择: 标题: (三)名句积累 8.古诗词默写(12分)。 主题 诗文 出处 评注 山川风物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漠奇异雪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 。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作者登上骊山,四顾茫然。当年奢华的清朝宫殿,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萋萋荒草,曲曲流水。 报国之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 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报国的勇气与决心。 ,梦中行采薇。 《 》(文天祥) 卒章显志,表达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报国的勇气与决心。 人生选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