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有趣的平面图形(一) 第3课时 动手做(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2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描出图形和拼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平面图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用七巧板拼摆图案的活动中,能够主动与同伴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在操作活动中,发展探索精神和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古诗《咏鹅》,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师:这首诗描写了一只美丽的鹅在水中游动的样子,它也可以画成画(课件同步出现图),图中有什么? 预设:有小房子、鱼、鹅、水……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七巧板。 (1)认一认。 师:图中的小房子、鱼和鹅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猜一猜它为什么叫七巧板。 师介绍:早在宋代,就有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人数,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一种十分巧妙、好玩的玩具,人们叫它“七巧板”。 (2)分一分。 师:这7块板子分别是什么形状?分一分。 学生拿出七巧板摆一摆,分一分。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 1、2、4、6、7号图形都是三角形,5号图形是正方形,3号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都不一样。 师:3号图形是我们的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3)填一填。 组织学生自主填空教材第80页,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七巧板7块板子有什么特点? 交流讨论共同总结: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三角形最多,有5块;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1块。5个三角形中,2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1个中等大小的三角形。 2.进一步熟悉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师:找三块不同形状的板子描一描,说一说是用哪一块板子描的,描下来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按要求动手描一描,师巡视指导,集体展示交流。 3.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动手拼一拼,说一说拼的是什么图案,用了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师:谁能说一说你拼的什么图案,怎么拼的? 预设1: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拼在一起正好是鹅头。 预设2:小鱼的头是三角形,是用两个大三角形拼成的。 …… 4.用七巧板拼图。 (1)照样子拼一拼。 师:图中拼出的图案像什么? 预设:从左往右依次是鱼、蜡烛、船、猫、台灯、鸭。 师:照样子拼一拼,说一说是怎么拼的,用了哪些图形。 学生独立操作,师巡视指导,指名展示汇报。 (2)自由创作。 师:与同伴合作想一个故事,用七巧板拼出图案。 同桌讨论打算拼什么故事,故事中都有哪些图案,然后再试着拼一拼。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拼的是什么? 预设:我们想到的是“乌鸦喝水”,乌鸦的头用 正方形,嘴巴用小三角形,身体用两个大三角形拼, 尾巴用小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脚用中等三角形。 …… 三、快乐运用 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动手做(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