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9630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05-0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088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参考答案 1. 47 第二 【分析】用第二组跳绳的总个数除以第二组的人数,即可求出第二组平均每人跳的个数;再与第一组平均每人跳的个数相比较即可,平均数越多,表示成绩就越好。 【详解】282÷6=47(个) 47>46 所以第二组平均每人跳了47个,第二组成绩好些。 2.89 【分析】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逆用公式,用81乘3即可求出语文、英语和体育,这3科的总分,数学成绩公布后,李明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由此可知此时李明4科的平均分是83分,83乘4可以求出李明这4科的总分,最后用4科的总价减3科的总分即可求出李明的数学成绩。 【详解】81×3=243(分) (81+2)×4 =83×4 =332(分) 332-243=89(分) 李明数学考了89分。 3. 10 36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三个人踢毽子,笑笑踢了36个,淘气踢了10个,奇思踢的个数比笑笑少,但是比淘气多。这三个人踢毽子的平均数应该大于10小于36。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4. 折线 条形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详解】要反映法库昌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绘制折线统计图;要表示全校各年级的人数,最好绘制条形统计图。 5.13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求平均数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首先根据总数÷次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次数,求出3次的总数,130乘3等于三次的成绩和,再减去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成绩,即等于第三次跳的下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笑笑练习跳绳,她第一次跳了135下,第二次跳了120下,第三次要跳135下,才能使三次的平均成绩达到130下。 6.93 【分析】用平均分乘3,求出3次检测的总成绩,再减去前两次检测的成绩和,求出第3次检测的成绩。 【详解】90×3-(92+85) =90×3-177 =270-177 =93(分) 他第3次单元检测的成绩是93分。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7.300 【分析】用1厘米长的长方形直条表示60人,5厘米长的长方形直条就表示5个60人。 【详解】60×5=300(人) 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1厘米长的长方形直条表示60人,用5厘米长的长方形直条可以表示300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数据表示方法。 8.7 【分析】在一组数据中,用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详解】(7+7+6+8)÷4 =28÷4 =7(个) 平均能投中7个。 【点睛】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9.71 【分析】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个数,所以平均数×个数=一组数据的总和。由题意得,可以先用30乘5算出五个数据的总和,再减去前三个数,即可得到最后两个数的和。 【详解】30×5=150 23+25+31=79 150-79=71 所以最后两个数的和是71。 10. 87 120 102 【分析】平均数是一组大大小小数据的平均,平均数会比最小数大,比最大数小。用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求出平均数。 【详解】(99+87+120)÷3 =(186+120)÷3 =306÷3 =102 99、87、120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一定比87大,比120小,它们的平均数是102。 11. 118 119 120 【分析】用三个自然数之和除以个数,即可求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所以中间数与它左、右的两个数相差的1正好互补,那么就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中间数的3倍,那么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