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19人教新版 用青藏高原的三“芯” 探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程引入 9月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院士带领科考队员登上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讲台,讲述青藏科考的故事,探究树芯、冰芯、岩芯中的气候档案,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第一课”。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情境素材与探究一 此次科考活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右图所示青藏高原地区景观图。 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 问题 水文 大气 生物 土壤 地形地貌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情境素材二 材料1 青藏高原分层设色地形图和拉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2 青藏高原雪山冰川连绵、冻土广布,是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情境素材二 材料3 右图是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带谱 材料4 牦牛是青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问题探究二 根据材料,总结归纳青藏高原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问题1 地形地貌: 大气/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大气稀薄;冬寒夏凉,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平均气温低,降水较少。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冻土广布 自然带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有高山草甸和荒漠分布,动物耐寒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问题探究二 利用上图所示原理,解释以下现象: (1) 青藏高原多冰川地貌发育。 (2)青藏高原成为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3)举例说明其他箭头的含义。 问题2 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生物 土壤 地形地貌 大气 水文 相互制约、相互制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情境素材三 无字天书———冰芯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问题探究三 (1)读图推测青藏高原冰芯里的脏东西来自于哪个圈层? (2)这个过程中哪些物质经过了迁移? (3)是通过什么途径迁移的? 问题1 水循环示意 大气圈 沙尘、水 水循环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问题探究三 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生物 土壤 地形地貌 大气 水文 降水 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说明:还有哪些物质或能量在各要素间迁移,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迁移的? 问题2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示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问题探究三 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生物 土壤 地形地貌 大气 水文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示意 O2 CO2 无机盐 有机质 相互渗透 降水 蒸腾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 降水 风化壳 蒸腾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总结) 1.自然环境的要素组成:_____、水、_____、生物、岩石及地貌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和意义 大气 土壤 生物 物质迁移 制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练习1 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称为雾凇,俗称树挂。吉林雾凇(下图)是著名的自然奇观。完成1~2题。 1.吉林雾凇的形成,联系的地理要素主要有( ) ①岩石 ②大气 ③水 ④生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吉林雾凇的形成,涉及的地理循环主要是( ) A.生物循环 B.大气循环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D C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情境素材四 最年轻的档案———树芯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问题探究四 光合作用 CO2 水圈 O2 葡萄糖(有机物) 大气圈 H2O 生物圈 N、P等营养盐 岩石圈 绿色植物(叶绿素) 温度 (热量)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