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美术《下雨了》 背景分析 《下雨了》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六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下雨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于孩子并不陌生,很多孩子喜欢在小雨中玩耍、嬉戏。本课基于学生已有的雨中活动体验,通过欣赏图片,唤起学生的雨中记忆,进而能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在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感受雨中的情趣,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美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本阶段学生要求是:“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雨中人物的特点,运用绘画语言,以“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层次、有动态的绘画作品。锻炼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2、通过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观察、回忆雨中情景。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习如何表现人物动作、表情,组织一幅有简单情节的画面。 3、通过表现雨中情趣,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创作一幅有大小、前后、遮挡关系的作品。 2、教学难点:雨中的人物动态和表情及前后关系。 三、准备材料 教具准备:、雨伞、喷壶、画纸、彩笔、剪纸雨伞 学具准备:画纸、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检查学具、谜语激趣 师在教室边走边表扬: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学具齐全,排放整齐。我们给自己一个笑脸表扬一下。 生纷纷做笑脸状。(学生个个都比较开心)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聪明,现在老师想出个谜语让大家来猜一猜,看看哪些小朋友平时注意在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请听好“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 生纷纷猜,气氛很活跃。一番交头接耳之后,有学生举手回答出来了。 师:老师要奖励一个大拇指给你,因为你是生活的有心人,能留心生活的点滴。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讲的话:今天天气晴朗,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小鸟在枝头歌唱,你和好朋友结伴来到一片碧绿的大草坪上,大家有说有笑的做起了游戏,可开心了。突然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播放打雷下雨声)2、请大家睁开眼睛,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回答) 3、师:是呀,雷公公把雨娃娃带来了,(粘贴课题“下雨了”)那雨都是什么样的呢?是大雨、小雨,还是什么雨呢?(出示有关雨的图片)(生回答) 4、师:小雨雨线又细又少,大雨雨线又多又密,风雨交加的时候雨线是斜着的。 5、师:你们看,雨的形态还真不少呢,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该怎样表现呢?请看大屏幕。(展示不同形态雨的图片) 6、师:同学们归纳一下可以用那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来表现不同种类的雨? 7、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其中有一名学生画的是星星,当时就有学生在下面笑,这点我也没有预料到,但我没有显示出来,鼓励该生把他画完。 8、师:看看我们小朋友有的用短线,有的用小水滴,有的用长线,有的用大水滴,有的用斜线,有的用弧线来表示不同的雨。特别是这位小朋友是用小星星来表示的雨,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在他眼里那是一场美丽的流星雨。对于他这种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勇气,老师要为他竖起大拇指! (三)、欣赏图片,唤起记忆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下雨时你是打伞还是穿小雨衣呢?雨衣和雨伞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出示:穿雨衣、打雨伞) 2、师:雨中穿雨衣,打雨伞,感觉怎么样啊? 3、生:感觉他们很漂亮。 4、师:漂亮在什么地方? 5、生回答。 6、师:是呀,五颜六色的雨衣和雨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