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复习 学习目标 1、加强对条形统计图有更系统的认识,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提出问题 进行简单的预测,培养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稳固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会看简单的条形 统计图,能从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难点:设计统计图中一格代表数量的最优化。正确分析数量 变化趋势,准确作出判断或预测 一、知识结构网络: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统计表 平均数 数据的分段整理 步骤: (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 (3)制作统计表; (4)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特点: 能直观、形象地 表示数量的多少, 便于比较。 结构 (1)标题; (2)制图日期; (3)统计图中的 横轴、纵轴。 统计图 特点: 用表格呈现数据,清晰明了 结构: (1)标题; (2)制表日期; (3)统计表中 的栏目; (4)合计栏 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 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名补少; (2)先合再分。 二、回顾与整理: 知识点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由名称、日期和表格组成, 用表格呈现数据,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3)刘璐考了第10名,她的成绩可能是( B )分。 A.100 B.96 C.94 (4)李明考了倒数第5名,他的成绩不可能是( A )分。 A.76 B. 73 C.70 四年级二班口算比赛成绩如下表: (1)四年级二班一共有( 40 )人。 (2)规定85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 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完成右上表。 28 7 4 1 40 图①中1格表示:( ),直条表示:( )。 2、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图②中1格表示:( ),直条表示:( )。 图③中1格表示:( ),直条表示:( )。 图④中1格表示:( ),直条表示:( )。 5吨 40吨 10米 30米 2筐 10筐 25箱 150箱 条形统计图由名称、日期和条形图组成,用直条 呈现数据。它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知识点2:数据的分段整理。 观察右表,并填一填。 四年级一班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2)该班同学丽丽的身高是 142厘米按由高到矮的顺序, 她大约排( )。 A.第8名 B.第18名 C.第21名 (1)这个班身高在( )厘米的人数最多,身高在( )厘米的人数最少; 130-139 120-129 B (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可用画“正”字的方法)。(3)制作统计表。(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 知识点3:平均数 36 48 2、学校篮球队有10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56cm, 李明的身高是150cm,他加入篮球队后,现在篮球队 队员的平均身高比原来( ) A.比原来矮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高 A 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 星期三、星期五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 星期二、星期五卖出的橘子箱数超过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取长补短) (2)先求和再求平均数(先合再分) 三、典例精讲: 例1、如图是盐城市2023年8月天气情况。 (1)用统计表表示: 9 6 9 5 2 画“正”字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例2、小芳调查了四(2)班女生在踢毽子比赛中的成绩情况, 结果如表。 个数 40~49(优秀) 30~39(良好) 20~29(及格) 20以下 (不及格) 人数 3 7 6 5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如图的统计图。 (2)四(2)班女生在踢毽子成绩在(30~39)的人数最多。 (3)丁莉踢毽子成绩在女生中排第13名,她应被评为(及格)等级。 3 7 6 5 例3、(1)在下图中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画一条虚线表示平均数所在的位置。 平均数 移多补少平均数(取长补短) (2)星光小学 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水情况如下表: 求星光小学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87+10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