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的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意义以及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认识到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他们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具体的数字和直观的地图等教学手段,来增强对长征历程的感知和理解。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革命精神。 道德素养:学习红军将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理解长征途中红军严格遵守纪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观念。 健全人格:通过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长征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长征精神对后世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军长征地图、长征故事视频、相关历史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简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创设历史情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板: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师活动:展示红军长征地图,介绍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强调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红军的英勇反“围剿”。 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学生活动: 活动1:在地图上找出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思考红军当时面临的困难。 学生分组进行,每组选择几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内讨论并分享研究成果,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介绍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指出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学生活动: 阅读角:阅读百岁红军老战士杜宏鉴的回忆故事,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活动园2:通过“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故事,探寻长征“难”的原因和红军“不怕”的秘密。 学生分组选择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 小组内讨论并分享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介绍彝海结盟的历史事件,强调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指出彝海结盟实现了民族团结,帮助红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 学生活动: 活动园3:讨论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写下自己的想法。 小组内分享并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将长征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和资料的查阅,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难历程,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地理空间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阅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无畏,培养他们的历史情感和道德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