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3997

【核心素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3课时 中流砥柱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0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2次 大小:2415415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课时,中流砥柱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3课时 中流砥柱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 法治观念: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 健全人格:通过历史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热情。 观看视频,思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是如何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 02 新知导入 观看此视频,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更是民族解放的伟大领导者。历史的见证,彰显其英勇无畏与卓越贡献。不容错过,让我们一同铭记这段光辉历程! 第三模板:中流砥柱 03 新知讲解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6年 12月 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旨在逼蒋抗日。在中国共产党斡旋下,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 查一查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历史。 游击战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地道战和地雷战 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生存遭遇严重危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了解有关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并以“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 将“烂泥湾”变为“好江南”,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用勤劳和智慧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出美好家园,让荒芜之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革命圣地延安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许多爱国青年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 后胜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想一想,我国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