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5047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古诗三首 课件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3879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 cover
(课件网)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芙蓉楼送辛渐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送 别 °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课文导入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 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风格高昂, 充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 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 龄集》。 这首诗大概作于开元二十九 年后来。王昌龄当时离京赴 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 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 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 阳。王昌龄也许陪他从江宁 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写作背景 “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 “壶”注意有三部分构成:士、冗、业。 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 芙 蓉 书写指导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 一 带,因此称这 一 带为吴。 平明:清晨。 客:指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 一 带,因此称 这 一 带的山为楚山。 指 导 朗 诵 :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方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方心的纯洁。 指导朗诵: 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 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单 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假如向 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 心仍然像玉壶中的冰同样纯洁。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写了 哪几种景物 雨、江、山、诗中还暗含 着两个人物。 新知讲解 “连” "入"两个动词写“寒雨”体现一种怎样的气氛 “连” "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 停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 楚山孤”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现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故事精讲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精讲 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 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 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古诗精讲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 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 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 不因两次被贬而变化自己冰清 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 古诗精讲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 送别友人的表明,不仅烘托诗人送 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 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 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古诗精讲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总结:古诗中送别诗诸多,体现离别的不舍,同 步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爱惜友谊,因此才伤 离别。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谁懂得 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 拓展总结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B ) A. 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A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课堂作业 一、选一选。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O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o 三、《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送别的 时间是(清晨) , 地 点 是 (楚山),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 ( 江宁 )。诗中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 ( 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品格。 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塞下曲》《墨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 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 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 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措施来 学习《塞下曲》和《墨梅》 新课导入 1.解释题目,理解作者。 2.带感情朗诵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