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 6.哪个流动得快 教材分析 《哪个流动得快》是本单元第6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关于物体流动速度的研究。液体都是可以流动的,特别是学习了水会流动的知识后,学生对流动的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是液体。本节课继续研究物体流动的差异性,以及流动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旧的观念的基础上再一次拓展,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物体的特性,丰富科学知识。 “聚焦”部分,主要立足的问题是水和油哪个流动得快。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它们都能流动,但不清楚谁流动得快。而这一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为让学生快速聚焦这一主题,我们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先从水和油的共同点引入,再从流动的特征引入学习的主题,如比一比它们流动的速度。 “探索”部分,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比较水和食用油。用手分别蘸一蘸水和油,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比较简单,但是要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感受。当学生蘸了水之后会觉得有一点黏,而蘸油后感觉更黏一些。这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是它们的黏度不同,这也是水与油这两种物质的不同之处。第二个活动:观察并记录水和食用油的流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知道,如果物质要流动,必须是从高处向低处才可以。为此,在本课的实验中给学生准备了两块斜面平板,让物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但同时还要注意三个方面:要同时滴下,不要“抢跑”;流动的时间要一样;时间到了要把板放平。学生能够亲自做实验,并发现在同样时间内,水流动得快,油流动得慢,进而得出结论。 “研讨”部分,包含了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用手感受水和食用油,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是实验一中的结论,而现在再来分享与讨论,能夯实学生的科学观念。水与油的黏度不同,这是学生真实的感受,油比水更黏。第二个问题:水和食用油哪个流得快,我们是怎样判断的?这个是通过对比实验判断的,同样的时间,看看水和油谁流动的长度长,结果是水流动的长度长,这样就能判断水流得快。这个结论就是基于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再进行分析与讨论而得到的。 “拓展”部分,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流动的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流动的水能够用来发电、磨米磨面轮船运输、冲浪、漂流、清理河道等等。并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得出流动的水为人类所做的事情。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水和油哪个流得快,使学生感受液体是可以流动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液体是可以流动的,而且形状不固定。提问水和油谁流动得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玩一玩、试一试等,感受水和油的黏度,在实验中观察运动轨迹的长度,学生就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在对比实验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学生去发现,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液体黏度的影响。 科学思维 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探究实践 进行预测并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态度责任 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设计简单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2.在对比实验中,保持一个条件不变,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难点 1.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把液体的流动特性应用到生活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水、油、平板、小木块、图片与课件等。 学生准备 每组同学准备笔、纸张、《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提问:同学们,水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