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7936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5次 大小:668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 习作指导: 一、写什么风俗? “家乡的风俗”应该写什么?习作引导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是写查阅到的风俗,这就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写出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适当写实际体验。二是写体验过的风俗,这就需要我们写出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 二、怎么写查阅到的风俗? 写查阅到的风俗时,我们不能照搬资料,而要把资料转换成自己的话。该怎么做呢?首先,仔细阅读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其次,转变表述方式,绘声绘色地展现场景。最后,发表个人感悟。请看示例——— :资料里的话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期已相当流行。饺子一般都要在除夕零点前包好,待到子时吃,这时正是新年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之意。 转换成自己的话: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期已相当流行。除夕这天,人们欢欢喜喜包饺子,那一个个鼓着肉馅的饺子像一个个元宝,惹人喜爱。(展现场景)吃饺子的时间很有讲究,要过了除夕零点,寓意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更换表述)盘子里盛着的不仅仅是热乎乎的饺子,还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发表感悟) 无论如何,动笔前我们都应当仔细阅读资料,只有充分理解它,才能更好地介绍它。 三、怎么写经历过的风俗? 生动有趣的故事能让文章更生动,吸引读者眼球。因此,可通过讲述经典故事、民间故事等,引出风俗,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请看示例——— 油墩是吴江的特色美食,是家乡的名片!传说,乾隆下江南时,在吴江的寺庙看到一位方丈用糯米粉制成面团,包上豆沙后,放入油锅里炸成点心。乾隆觉得这种点心很像香案前的蒲墩,便给它起名为“油墩”。油墩的来历有意思吧? 听奶奶说要做油墩,我起了个大早。瞧,奶奶先给糯米粉加水,揉成大面团;接着揪出剂子,用拇指压出洞,并捏成碗状;最后把肉馅塞进“碗”里,捏一捏,搓一搓,把“碗口”封紧,一个油墩就搓好了。等锅里的油一热,奶奶就把白白胖胖的油墩沿锅边滚下去。它们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不久就换上了金黄的外衣。闻着那诱人的香气,我是“口水直下三千尺”! 素材解析: 段落先讲述乾隆给油墩起名的传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以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奶奶做油墩的场景;最后写出“我”嘴馋的模样,展现了油墩的历史悠久和美味的特点。 喝盖碗茶是家乡成都独特的风俗。相传,盖碗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爱喝茶的她常因茶杯没有衬底而烫手。于是,她巧用木盘来承托茶杯。为防止茶杯倾倒,她又用蜡在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便于固定杯子。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去茶社喝盖碗茶。我拿起一个青花瓷纹路的盖碗,揭开盖子,清亮的茶汤映入眼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茶香直入肺腑。我轻抿一口———茶汤初入口时微苦,回味时甘甜,让我如身处旷野,身心舒畅。我用盖子在碗口轻轻地刮,像玉佩相撞,清脆悦耳,顿时感受到了古人的品茶之乐。盖碗茶不仅味道清新,喝的过程还很有趣! 素材解析: 段落先以传说讲述盖碗茶的由来,而后讲述喝盖碗茶的场景,其中,茶汤的色、香、味描写贴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品茶的过程描写细致,流露出“我”对盖碗茶的喜爱之情。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学了方法,接下来请你也写一写家乡的风俗,展现家乡魅力,分享美好吧! 作文范文: 铁花之上,新年来到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当提起这句话,我的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春节那热闹非凡、温馨美好的画面。而在这众多的传统习俗中,最让我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莫过于那一年一度的打铁花盛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