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8069

19 《枣儿》导学案 (教师版 +学生版)-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101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学生
    19《枣儿》导学案 (学生版)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剧本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话剧艺术的热爱;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认识。 语言运用:领会“枣儿”的作用,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思维能力: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了解剧情及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审美创造:激发对戏剧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二、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蓦然( ) 翘首( ) 囫囵( ) 踌躇( ) 竹匾( ) 咀嚼( ) 喃喃: 蓦然: 翘首: 囫囵: 喜出望外: 津津有味: 2.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剧情。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细读感悟 1.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2.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 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3.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4.如何评价老人 5.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6.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文本探究 1.“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2.“枣儿甜,……留给娃娃过年吃”在文中出现两次,请从结构内容上说说它在剧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 五、艺术特色 1.象征就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 2.“枣儿” 象征什么? 3.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19《枣儿》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剧本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话剧艺术的热爱;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认识。 语言运用:领会“枣儿”的作用,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思维能力: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了解剧情及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审美创造:激发对戏剧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二、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蓦然( mò ) 翘首(qiáo) 囫囵(hú lún ) 踌躇(chóu chú) 竹匾(biǎn) 咀嚼(jǔ jué)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翘首:抬起头来(望)。 囫囵:完整;整个儿的。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2.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剧情。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细读感悟 1.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全剧共有四个人物 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 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2.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 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1)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