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8075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688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叶圣陶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1.阅读课文,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习目标 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3.培养学生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新课导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走近作者 驱遣( ) 歌谣( ) 桥堍( ) 契( )合 旷( )远 海啸( ) 苟( )安 拘泥( ) qiǎn qì kuànɡ tù yáo xiào ɡǒu nì 字词积累 受用:受益。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旷远:广阔辽远。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整体感知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细节探究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 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写法探究 ①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是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见”字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 “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