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8813

四 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日期:2025-04-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495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数学,下册,三年级,三制,绿色,青岛
  • cover
教学设计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班级 课题名称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意义和简单的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学习的。为了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精准地把握教学起点,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把简单情境的归一问题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在调查的51名学生中有49人能正确解答,正确率达到96%。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开始讨论: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在哪儿?学习目标如何定位?我们又对四年级学生用画图策略分析归总问题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做了调查,在调查的52名学生中,能正确画图表达数量关系的只有13人,正确率25%。调查发现,四年级学生对于如何简洁明了地“用线段图表征题意”还是有困难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学会用线段图表征题意”和“逐步形成用直观图表征题意的意识”是本节课学习的生长点。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第一个红点内容,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基础。归一问题本质是每份数相等,即单一量相等,写成数量关系式:总量÷份数=另一个总量÷另一个份数,用字母表示就是a÷b=c÷d。就是先求每份数,通过求1,来求多,通过构建两商相等的模型,把归一问题与正比例问题进行联系沟通。通过模型的建立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培养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较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摘录法、画图法等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感悟“1”与“多”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理解“1”的含义,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数量关系。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等量关系,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模型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逐步学会用变化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摘录法、画图法等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和等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3.体会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意义与价值,并能主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手段课件的使用。 2.采用摘录法、画图法等理清数量关系,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和等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二、自主探究,初建模型 三、解决问题,建构模型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为了丰富居家生活,清怡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开展了“创意手工大比拼”活动。王芳同学准备制作纽扣贴画,她做3朵花用了15粒纽扣,照这样制作,6朵花需要多少粒纽扣? 1.摘录法整理信息。 这段信息的文字太多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关键信息,下面请同学们把需要的条件和问题从情境中挑出来,整理到探究单上,比一比谁整理的既简洁又清晰。 师:哪位同学整理的既简洁又清晰(投票),谁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2.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尝试解答,体会“1”的重要性。 师:现在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了,两组数量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画图或其他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数形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