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课 时 2 内容处处 教科书第 68 页单元复习第 3 题,第 70~71 页练习十二第 5~9 题及思考题。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 10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感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提出并解决 10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简单的数学 问题。 教学难点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 动 设 计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 口算游戏。 教师:小朋友,前面我们一起回顾了 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玩个计算游戏吧。 出示练习十二第 6 题:登山。 教师:要全部口算正确才算成功登上山顶,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计时计算。 评出最先登顶的几位同学,并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交流小结:计算加减法时,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2. 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 5 题。 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这类连线题应该先计算,再连线。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的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 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单元复习第 3 题让学生观察。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小猴有 46 只,小兔有 32 只,小松鼠有 21 只等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小猴和小兔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 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小猴比小兔多多少只?小兔比小猴少多少只?等问题。 教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下来我们把这些问题分组研究。 2. 解决加法问题。 (1)解决加法问题:小猴和小兔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说说你的想法?(板书:46+32。)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这里知道了小猴的只数和小兔的只数,要求的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总量,所以用加法计算。 教师:是的,求两部分合起来的总量,用加法计算。 教师: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用 21 这个数呢? 引导学生理解:21 是小松鼠的数量,与要求的问题没有关系。解决问题时要选择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学生解决问题:46+32=78(只)。 (2)解决其他加法问题。 出示其他几个问题,请学生选一个解决。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①小兔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 32+21=53(只) ②小猴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 46+21=67(只) ③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 46+32+21=99(只) 教师:为什么求“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要把这 3 个数相加呢? 引导学生理解:这里有 3 种动物,求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这 3 种动物的数量合起来的总量,所以需要把这 3 个数相加。 3. 解决减法问题。 (1)解决减法问题 1:小猴比小兔多多少只? 教师:这个问题跟刚才的几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刚才的问题都是求把几部分合起来的总量,而这里是将 2 种动物的数量做比较。 教师:该怎么列式解决呢?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决。 教师:你们是怎样解决的?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是小猴的只数与小兔的只数做比较,小猴的只数多一 些,在 46 只小猴里面减去与小兔同样多的 32 只,剩下的就是小猴比小兔多的只数。 板书:46-32=14(只)。 (2)解决减法问题 2:小兔比小猴少多少只? 教师:这个问题呢,又该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仍然是小猴的只数与小兔的只数做比较。小兔的 只数少一些,在 46 只小猴里面减去与小兔同样多的 32 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