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1795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件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299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有的,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7* 有的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补充诗歌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诗人臧克家深情地写下了一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朗读要求: 自由朗读诗歌,从结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整体感觉 想一想: 文章主要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第3、第4节):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第6、第7节):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你知道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吗? 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对比与反复 每一节作者都将两种不同的人进行对比,凸显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或者与人民群众的不同关系。这样对比强烈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通过反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情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你怎么理解诗歌的2、3、6小节的呢? 可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理解语句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自嘲》 我自爱我的草,但我憎恶这以 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草,以及一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