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3093

2.2.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69065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2.1,北方,农牧,交错,土地,退化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1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选择性必修2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结合资料,说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环境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说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3.学会归纳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治理的方法。(地理实践力) 导入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 生态脆弱区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01 02 CONTENTS 目录 生态脆弱区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01 PART 生态脆弱区 含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农牧交错 森林边缘 干湿交替 水陆交界 沙漠边缘 土地退化 含义: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 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土壤肥力下降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我国生态脆弱区 特点: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典型地区 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北方农牧交错带 概念: 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 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农牧交错表现: 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 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夏季暴雨集中,降低了水分利用率,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过渡开垦 过渡放牧 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特别提醒 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 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盐渍(碱)化:分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 冻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思考题: 为什么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答案 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状况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同时该区域生态脆弱,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过度开垦极易加剧荒漠化。 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原因 西南地区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地形崎岖,植被覆盖度差,遇到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石灰岩广泛分布,土层薄,土壤流失后基岩裸露,土壤很难再次形成。 人口增加、经济欠发达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下图为“我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区域荒漠化主要类型分别是(  ) A.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 B.冻融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石漠化、红漠化 D.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石漠化、水土流失 √ 下图为“我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下列关于各区域荒漠化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荒漠化成因是地表崎岖,流水侵蚀 B.②地荒漠化问题夏秋季更严重 C.③地属于水蚀荒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