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3365

7.3 黄土高原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8795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黄土高原,练习,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
    第三节 黄土高原 ※[课标要求] 1. 黄土高原位于哪里?地形有什么特征?2.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3.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4.运用资料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搜集当地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5.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2.如图所示的地貌属于哪一种黄土地貌( B ) A.黄土塬 B.黄土墚 C.黄土峁 D.黄土川 黄土地貌主要有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三种。黄土塬是指黄土覆盖的较高而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黄土墚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长条状黄土丘陵;黄土峁是黄土受侵蚀后所呈现出来的驼峰和馒头状的地貌形态。 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黄土结构紧密,不易冲刷 B.地形开阔坦荡,起伏和缓 C.年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黄河的泥沙大部分来自该地区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某地景色的描述。据此完成4-5题。 4.上述材料中描述的地点在我国的( A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5.文中描述到“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出现这种状况的人为原因是( D )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乱砍滥伐  知识点二 综合治理让黄土高原披绿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当地从“下场大雨脱层皮”到“披绿生金”,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带来生态“蝶变”,如图为吴起县位置示意图及其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吴起县曾经“下场大雨脱层皮”,反映当时主要生态问题是( B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资源短缺 D.湿地萎缩 7.吴起县“披绿生金”过程中,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下列水果适合当地种植的是( A ) A.苹果 B.柑橘 C.菠萝 D.香蕉 8.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B ) A.a地通常用作耕地 B.b地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地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地宜打坝建库  知识点三 别样的黄土地域文化 9.下列四幅图中,在黄土高原地区最不可能看到的是( B ) 10.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下列能体现“黄土风情”的一组是( C ) ①安塞腰鼓 ②信天游 ③泼水节 ④白羊肚头巾 ⑤糌粑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能力拔高 11.(辽宁中考)黄土高原自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以来,主色调实现了由“黄色”向“绿色”的转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日益富足。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区与 半干旱 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黄土高原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水土流失 ,导致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3)为修复生态,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框图。 (4)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据图2分析,延安的草地和 林地 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以杨家岭革命旧址为代表的传统民居——— 窑洞 (图3)承载着革命精神的宝贵记忆,助推了延安旅游经济的发展。 @C 思维拓展 教材变式题黄土高原地区大量传统村落仍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村落风景和特色浓郁的建筑风貌,“沉坑藏林”式传统村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