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3369

7.5 珠江三角洲地区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6775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珠江,三角洲,地区,练习,答案,2024-2025
    第五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课时 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特色 ※[课标要求] 1.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分别有何特征?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是怎样的?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关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叙述有误的是( C ) A.地处东南沿海,濒临南海 B.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C.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温度带属于热带 D.毗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读图,完成2-5题。 2.珠江的主干流及其发源地分别是( C ) A.西江、西藏唐古拉山 B.东江、福建武夷山 C.西江、云南乌蒙山地 D.北江、广东南岭 3.珠江的主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A ) A.云、黔、桂、粤 B.滇、贵、西、粤 C.云、贵、西、粤 D.藏、黔、桂、粤 4.珠江的水文特征是( D ) A.含沙量大 B.结冰期长 C.水量小 D.汛期长 5.结合我国的地势特征可以看出,珠江主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B ) A.自东向西流 B.自西向东流 C.自南向北流 D.自北向南流 “围”是人们在河湖岸边修建的带状水利设施,形如堤坝,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常典型的地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佛山桑园围见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九百年的“沧海桑田”,唐代以前,珠三角大片区域仍为一片汪洋,古人以西樵山及其周边的山岗高地为基础,在外围修建一圈围堤,海水涨潮时,江水被顶回,同时将河床的泥沙卷入围堤,长年累月堤围内的泥沙就会高出江面,形成陆地。当地居民通过修建“围”变水患为水利,创造出岭南水乡著名的农业形态———桑基鱼塘,催生出当地发达的丝织业。如图为“佛山桑园围”,据此完成6-9题。 6.“围”的修建有利于( B ) ①防水患 ②排水为陆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形成桑基鱼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佛山桑园围居民主要从事( D ) A.畜牧业 B.林业 C.工商业 D.渔业 8.佛山桑园围因地制宜发展桑基鱼塘的自然条件有( A ) ①地形平坦 ②水网密布 ③降水充沛 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佛山桑园围的鱼塘需要由外到里一层层引水灌溉。外塘水入内塘后会顺势带走外塘的肥料养分。为了弥补外塘业主的损失,围民便约定俗成,内塘业主以当地盛产的农产品作为交换,从而保证了灌溉的公平。用于交换的农产品可能是( C ) A.小麦 B.大豆 C.稻米 D.青稞  知识点二 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10.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是( D ) A.辽中南地区 B.京津唐地区 C.沪宁杭地区 D.珠江三角洲 11.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有( A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很多地方是侨乡 ③紧邻港澳和东南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速度快的根本原因是( A ) A.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B.土地价格便宜 C.临近港澳,侨胞多 D.农业与非农业用地交错分布 13.综合考虑原材料和工业基础,珠江三角洲最适宜发展( C ) A.钢铁工业 B.羊毛纺织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煤炭能源工业 14.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1979-199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起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市场 B.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和对外贸易发达,是我国著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 C.20世纪90年代后,适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抓住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D.随着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量城镇转变为乡村 15.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占用土地较多的企业逐步转移到内地省份,是因为内地省份有( D ) A.较先进的技术 B.人口更为密集 C.交通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