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9.1 认识调解与仲裁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统编版)思想政治 1 2 3 4 5 6 7 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 问题导引 讲授新课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了解非诉讼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了解调解、仲裁的主要特点和程序。 2.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树立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在生活中提高合理有效解决纠纷的能力。 2 新课导入 PART 02 思考:事例中的哪种纠纷解决方式更好?为什么? 小冯租住小贾房屋期间,双方因破裂水管的维修、赔偿问题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小冯欲根据租房合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贾修好水管、支付维修费用并赔偿因水管破裂而造成的财产损失。邻居王大妈觉得为这小事就去诉讼耗时费力,便耐心开导说服二人,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口头协议。 协议约定由小贾在三天内请人修好水管并支付维修费用,小冯则不再主张赔偿财产损失。 原因:省时、省力、省钱 相比之下,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最佳 3 问题导引 一、认识调解与仲裁 1.生活中有哪些纠纷解决方式? 2.什么是调解?调解有哪些类型? 3.人民调解的具体规定(特征、原则、法律约束力)。 4.仲裁有哪些类型?比较常见的是哪种类型? 5.什么是商事仲裁?关于商事仲裁的制度规定是什么? 6.仲裁有什么特点? 2 讲授新课 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 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开始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的功能,为纠纷主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1.多元纠纷解决方式 ㈠以和为贵选调解 (与P68上、P75下、P82下比较) 2 讲授新课 ㈠以和为贵选调解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2.调解的含义 注意:调解是通过第三方达成的。 和解是当事人双方。 调解 种类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仲裁调解 诉讼调解 诉讼外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 国家行政机关 仲裁机构 人民法院 3.调解制度(类型) 2 讲授新课 (1)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 (2)性质: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3)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收取任何费用。 (4)效力: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4.人民调解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2 讲授新课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典范--枫桥经验 ★人民调解是我国民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国内被称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与被称为“最后一道防线”的诉讼相互对应。 2 讲授新课 5、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又称为“政府调解”,是由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调解,主要适用于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中的纠纷。主要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6、仲裁调解 仲裁调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