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3911

川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信息科技 3.2做实在线安全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44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2024,三年级,下册,信息,科技
  • cover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做实在线安全 本课知识要点 1.在线社会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生物信息遭泄露、照片误删除、AI诈骗等现象及案例。 2.引发在线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安全意识薄弱、数字素养与技能不强、新技术使用不规范。 3.防范在线风险的措施,涵盖不泄露个人重要信息、警惕网络诈骗、不单独与网友会面等多方面安全行为规范。 4.在线安全的重要性,涉及对个人学习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让学生了解在线社会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对在线安全风险的敏感度,增强主动识别风险的意识;培养学生在面对在线信息和活动时,能够迅速判断其安全性的能力,提升信息辨别意识。 2.计算思维:通过分析在线风险案例,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梳理出关键因素,如诈骗手段、信息泄露途径等,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防范风险措施背后的逻辑关系,如为什么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如何辨别网络诈骗信息等,培养算法思维。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使学生学会运用安全的在线行为规范进行学习和生活,提高数字化环境下的自我保护技能;鼓励学生在在线活动中探索更安全、高效的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应对新型在线风险的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线安全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在线安全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宣传在线安全知识,带动身边人共同维护在线安全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在线社会的安全隐患及风险;掌握防范在线风险的具体措施;理解在线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在线环境中,始终保持警惕,将安全防范措施转化为自觉行为的习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在线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紧密联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网络,对在线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往往对潜在的在线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在面对新型网络诈骗、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此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学习准备 1.多媒体教室,确保网络畅通,能正常展示课件中的案例图片和视频。 2.教师提前收集更多在线安全相关的案例,丰富教学素材。 3.准备制作在线安全倡议书的纸张、彩笔等材料,或确保计算机安装有相应的图文编辑软件。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 时间分配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5 1.教师展示课件中生物信息遭泄露、照片误删除、AI诈骗等案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发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组织学生简单讨论,引出本节课主题———做实在线安全。 通过展示真实且具有冲击力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自然地导入新课。 可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遇到的类似经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知识讲解 10 1.讲解防范在线风险的重要性,强调这是融入在线社会必备的安全观念。 2.详细分析引发在线风险的主要原因,结合案例进行深入解读。 3.系统介绍防范在线风险的各种措施,对每一项措施进行举例说明,如在讲解不泄露个人重要信息时,可结合弹出填写个人信息网页的案例。 让学生对在线安全知识有系统的理论认识,为后续讨论和实践奠定基础。 讲解过程中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确保学生理解知识点。 讨论交流 15 1.教师提出一系列常见的在线场景,如浏览新闻时弹出填写信息网页、朋友要求转账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遇到这些场景时该怎么做,不同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 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正确的应对方法和安全行为规范。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