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4 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P77.例3.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例3一道生活中的际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计算经过的时间,但又没有明确给出计算方法,意图在于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口头表达自己的思路,也可以通过数一数,也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计算等。在“做一做”中直接加大难度,出现在不同天的时间计算,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对简单的时间计算也有所接触,但都是时间单位转化的简单计算,学生对于经过时间的计算,还缺乏一些感性认识,并没有真正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还需要通过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 核心素养 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加深对24时计时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1)18时是下午( )时,23时30分是晚上( )时( )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9时是( )时 中午12时是( )时 下午4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学生共同回答,带动学习氛围)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课题) 温故知新,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新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 探究新知 一、计算经过时间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展示教材P77例3。 师: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 生:已知火车9:00开始出发,同一天下午6点到站。 师:你能出问题并解答吗? 提问: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师:这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生: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一共经过多长时间。 师:可以画示意图表示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示意图的画法,老师展示) 师:上午9时和下午6时表示的是什么? 生:某一天中特定的时间点,也就是时刻。 师:上午9时和下午6时之间指的是什么? 生:经过的时间段,即时间。 2.分析与解答 师:你会计算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吗?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汇报结果) (1)方法一:直观观察法 观察钟面,直接数出经过的时间(老师ppt演示) 师:经过了( )个大格,也就是( )小时。 生:经过了( 9 )个大格,也就是( 9 )小时。 师:所以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几个小时? 生:9小时。 师: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方法二:分段计算 师:以中午12点的界点,上午9点到中午12点中间( )个小时,中午12点到下午6点中间是( )小时。 生:上午9点到中午12点中间( 3 )个小时,中午12点到下午6点中间是( 6 )小时。 师:上午9时到下午6时一共经过了几个小时? 生:3+6=9(小时) (3)方法三: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师:下午6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 生:18时。 师:怎样计算? 生:用到站时刻-出发时刻=经过时间 18-9=9(时) 所以,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9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