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反映了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水 B.温度 C.光照 D.空气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3.牵牛花花瓣早晨为红色,随着太阳升高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4.小明同学对陇南一些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其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某小区内的所有橄榄树 B.野生动物园内的所有动物 C.晚霞湖内的所有鱼类 D.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5.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说明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 B.光能 C.万物 D.人 7.“稻田养鸭”的目的是实现稻鸭双丰收,鸭子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杀虫禽”的作用。下列关于此食物链的写法,正确的是( ) A.农作物→蝗虫→鸭子 B.太阳→农作物→蝗虫→鸭子 C.农作物←蝗虫←鸭子 D.农作物→蝗虫→鸭子→细菌 8.如图是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B.草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最多,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C.该食物网再加上非生物环境就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D.鹰和蛇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9.“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特定区域内人工投放藻类、鱼类等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养分或饵料进行养殖。下列有关“海洋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河流生态系统 B.不存在细菌和真菌 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有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 10.如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的“箭头”表示( ) A.捕食关系 B.分解作用 C.能量流动的方向 D.物质流动的方向 1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以下活动不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是( ) A.太空椒的大面积种植 B.万米深的海沟仍有微生物活动 C.空间站中水稻种子的萌发 D.极少数鸟可飞跃珠穆朗玛峰 12.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B.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C.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三大生态系统 13.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其设立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重视,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保的是( ) A.绿色出行,节能减排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光盘行动,杜绝浪费 14.在沙漠中栽植梭梭、沙拐枣、白刺等植物,能将一个个沙丘分割、锁住,犹如整齐的“魔方”。该沙漠生态系统的( ) A.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B.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C.梭梭、沙拐枣等植物是生产者 D.环境缺水,没有分解者 15.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 B.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C.①②③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如果②数量增加,③的数量会一直增加 16.洋洋同学想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于是做了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所处的环境和组成如右图所示。下列可作为她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生态瓶的是 ( ) A. B.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