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2094

第二章 阶段练习二(课件 练习,共2份)中图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48336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第二章,阶段,课件,2份,图版
    第二章 阶段练习二 (分值:98分) (选择题1~17题,每小题4分,共68分)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苏州古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北美现代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法国巴黎市中心也为“前巷后河”景观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故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商业区多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 (2024·福建厦门期末)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加 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增加 4.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轻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根治城市内涝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住宅区、公路线各一处。图中住宅区B1、B2、B3和公路L1、L2、L3作为选址方案。读图回答5~6题。 5.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  ) A.B1、L2 B.B3、L2 C.B2、L3 D.B3、L3 6.下列关于该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 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 C.工业新区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 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铁路线的影响 (2024·天津北辰区月考)填充式改造是指在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城区内,对闲置、废弃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再开发。下图示意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某老旧住宅区,该住宅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原住户比例较高。开发商对其进行填充式改造,改善原有公寓楼的内部设施,加装电梯,并在楼顶加建2~3层。据此完成7~8题。 7.填充式改造可以(  ) ①改善居住环境 ②扩大城市面积 ③缓解住房压力 ④节约建设用地 ⑤节省建筑能耗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让开发商担心的改造后停车空间不足问题实际上并未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车辆停放时间短暂 B.住户老龄化较严重 C.常住人口数量较少 D.经济水平低购车少 下图为“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正处于(  ) A.中心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10.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吉林长春期末)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民居“一颗印”(见下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并均挑出腰檐,正房腰称“大厦”,耳房腰称“小厦”,大小厦连通。据此完成11~13题。 11.“一颗印”一楼、二楼的用途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洪涝 C.气候 D.地震 12.“一颗印”大小厦相连通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雨天穿行 B.增加居住面积 C.减少建筑材料 D.增加太阳辐射 13.“一颗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是(  ) A.人地协调 B.阴阳平衡 C.长幼有序 D.中庸之道 (2024·安徽安庆调研)下图是“我国某城市沿某方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付租能力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