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据此完成1~2题。 1.诗句描述的是( ) ①乡村 ②城镇 ③平原 ④山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2024·广东东莞期中)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4.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北京市区设置了较多的“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相反。读图回答5~6题。 5.“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 ) A.交通拥堵的路段 B.道路的中央车道 C.车道较多的路段 D.车流量较少的路段 6.下列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必须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 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D.可以减轻北京市交通污染 (2024·江苏泰州月考)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某一规划合理的城市进行用地调查,该城市依山傍水。下图为“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对应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三类城市用地的平均地价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8.关于该城市的推测合理的是( ) A.总体地势为西低东高 B.未来发展方向可能向东扩展 C.该城市地形支离破碎 D.平原广阔,多分布在西南外围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9~10题。 9.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主食以面食为主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南京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至今有1 600多年历史,夫子庙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1984年重建的夫子庙地区,融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戏剧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满足人们游憩、娱乐、消费、考古等多层次需求。据此完成11~12题。 11.南京夫子庙地区的城建历史说明了( ) A.一个城市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一个城市早期设立的活动,与后期城市发展活动没有联系 C.一个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一个城市的历史由于时间流逝,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12.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应该( ) A.老城保护原貌,不许更动,另建新城 B.城乡建设要全盘继承历史遗产和风格,保持历史风貌 C.城市建设应另辟蹊径,不受历史古城的影响,需要创新 D.城市改造要充分考虑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力求保持历史文化特色 (2024·辽宁大连期末)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是衡量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表示意某年上海市与山西省的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据此完成13~14题。 上海 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 3.14 4.99 城镇人口比例/% 89.6 53.8 人均GDP/万元 9.7 3.5 三次产业结构 0.5∶34.7∶64.8 6.2∶49.7∶44.1 13.衡量上海与山西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城镇人口比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