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章末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 B.狗的卷毛与猪的直毛 C.水稻的早熟和高产 D.蚕豆的高茎与豌豆的矮茎 2.下列关于豌豆人工异花传粉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B.套袋—去雄—传粉—套袋 C.去雄—传粉—套袋 D.去雄—套袋—传粉 3.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F1南瓜既有黄色果实也有白色果实,让F1自交产生F1,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③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P中白果南瓜的基因型是Aa C.F2中白果南瓜全部是杂合子 D.F1中黄果和白果比例约为1:1 4.某二倍体动物的毛色有白色、灰色、棕色和黄色4种,由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D、D1和D2控制,毛色与相关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任何基因型中两个基因均正常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色个体有D1D1、D2D2两种基因型 B.白色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不一定为白色 C.基因D、D1和D2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基因型为DD1和基因型为DD2的个体杂交,理论上F1中白色个体占1/3 5.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D对d完全显性。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与H、D与d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P、H与D、d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①和④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C.①、②、③、④分别自交,只有①的自交后代会出现雄性不育 D.①和③杂交,②和③杂交,利用这两个杂交后代作为亲本杂交,其后代雄性可育与不育之比为3:1 6.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得以成功的关键科学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分离”是孟德尔所作的假设内容之一 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实验基础上的 C.“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7.鹦鹉(ZW型)的羽色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R1、R2、R3控制,其中R1决定红色,R2决定黄色,R3决定绿色。科研人员利用某突变体鹦鹉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羽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羽色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R3>R2>R1 C.F2个体中表现型为红羽的基因型有3种 D.F2绿羽雄性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5 8.玉米细胞中的M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玉米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使M基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让基因型为 Mm的玉米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MM∶Mm∶mm=3∶4∶1,F1随机授粉获得F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F1的结果推测,亲本玉米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3 B.F1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M∶m=4∶1 C.杂交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MM∶Mm∶mm=15∶14∶3 D.该玉米种群的M基因频率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9.研究发现基因家族中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部分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