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4275

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 学案 练习,共5份)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41822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2019,图版,5份,练习
    微专题1 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 措施 作用 改良土壤 通过深耕翻土、施肥、掺砂、掺石灰、合理灌溉、回填客土、井排井灌等措施,完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减轻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问题 喷灌、滴灌技术 ①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调节农田小气候,节水、节肥、省工,降低人工成本;②滴灌技术仅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其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低,可防止田间杂草的生长 覆盖技术 ①地膜覆盖技术: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抑制杂草和减少病虫害;在果树下覆盖特殊反光地膜,反射率高,改善果树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使果品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②压砂技术:砂砾覆盖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砂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减少侵蚀;抑制杂草生长和减少病虫害。③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就地取材,可减少投资成本,经济效益较高 温室大棚 改善棚内作物生长条件,在不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耕作模式 ①间作套种:如采用玉米—大豆间作利于防止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发挥大豆根部固氮作用,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可有效防止农作物的病虫害,利于保持农作物的产量;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作物种类,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②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③休耕:撂荒地种植绿肥作物可增加土壤肥力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田间每一块操作单元上的具体条件,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利用物资投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活动带来的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2024·山东烟台月考)长江中游平原区是我国小龙虾的重要养殖区,随着近年来小龙虾备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当地大量农田的水旱轮作模式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调查显示,当前相当比例的养殖户基本上放弃了越冬旱作种植,且普遍重虾轻稻,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直接作为小龙虾的饲料和庇护所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养殖户饵料、肥料投入量较大。这些现象引起了一些农业专家的担忧。据此完成1~2题。 1.在长江中游平原区,大量农田的水旱轮作模式被改造为“稻田养虾”种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复种指数 B.减少农田需水量 C.增加经济收入 D.防治农田病虫害 2.据材料所述,农业专家担忧的主要问题是(  ) ①农业污染加剧 ②农民收入减少 ③国家粮食总产量得不到保障 ④耕地数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滴灌是现代农田灌溉及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推广很难。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滴灌技术应用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营造田园景观 B.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C.降低输水管道坡度 D.减轻病虫害 4.从经济角度考虑滴灌技术最适用的农作物是(  ) A.葡萄 B.玉米 C.小麦 D.水稻 5.目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滴灌技术推广的限制性社会经济因素是(  ) A.水资源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信息交流不便 D.经济成本较高 精准农业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用于信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