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选择题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2024·山东泰安期中)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底发生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上百万吨核废水排放入海。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核泄漏事件( ) A.属于突发环境事件 B.具有发生的可控性 C.影响范围较小 D.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2.核废水排放入海会( ) ①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渔业 ②加快水循环速度,污染陆地河流 ③消除核废水对本国环境安全的影响 ④威胁周边国家安全,造成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为降低核废水可能造成的环境安全风险,邻国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①加强沿海海水和大气等环境监测与预警 ②禁止任何出海行为,避免在高危区活动 ③外交抗议并阻止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水 ④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协商谈判,合作应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年9月14~15日,一场罕见的雾霾突袭了新加坡。下图为“新加坡周边地区烟雾浓度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新加坡这次雾霾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地森林茂密,不利于烟雾消散 B.当地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烟尘 C.苏门答腊岛“烧芭”(烧火开荒)形成的烟雾 D.“罪魁祸首”主要来自马来半岛 5.下列有关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马六甲海峡内,风急浪高 B.爪哇岛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C.苏门答腊岛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D.马来半岛北部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2024·浙江杭州月考)我国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要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回答6~7题。 6.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 )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7.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警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 ④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选择题8~14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我国科考队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慕士塔格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的BC(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关系密切。下图示意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箭头指向该曲线的坐标轴)。据此完成8~9题。 8.据图推测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 ) A.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海洋 B.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跨境传输 C.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本地 D.BC浓度湖泊高于陆地 9.为减少大气中BC浓度,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可行性较强的有( ) ①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责成污染物输出国加强污染治理 ③加强青藏高原植被恢复及养护 ④采用高科技手段收集BC并封存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024·贵州安顺质检)2019年8月,亚马孙平原发生了持续的森林大火。下图为“2019年8月23日世界部分地区一氧化碳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南美洲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是( ) A.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火势沿着河谷蔓延 D.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11.美国东北部出现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的原因是( ) ①森林大火多发,烟气排放多 ②经济发达,工业废气排放多 ③城市密集,生活废气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