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5338

9.2 解析三大诉讼 练习(原卷版 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04-0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2077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法律,必修,选择性,统编,政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 解析三大诉讼 练习 一、单选题 1.张某和李某是村里邻居,双方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张某一纸诉状将李某告上法院。本案的诉讼类型是( ) 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D.刑事自诉 【答案】A 【详解】A: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张某和李某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诉讼类型是民事诉讼,A项正确。 B:行政诉讼是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材料中的纠纷不适合行政诉讼,排除B。 CD: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材料中的纠纷不适合刑事诉讼,排除CD。 故本题选A。 2.S商业银行与屈某、李某签订《个人借款合同》,约定S商业银行向屈某、李某支付贷款30万元。在贷款到期后,S商业银行多次催要,二人以种种理由拒不偿还,S商业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借款合同需要法院司法确认才能生效 ②本案要解决的是发放贷款的合法性问题 ③本案诉讼活动及程序适用民事诉讼法 ④S商业银行是本案的原告及诉讼提起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借款合同生效无须法院司法确认,①错误。 ②:本案要解决的是屈某、李某拒不偿还S商业银行贷款的问题,②错误。 ③④: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本案的借款纠纷诉讼活动及程序适用民事诉讼法,S商业银行是本案的原告及诉讼提起人,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枫桥经验”( ) ①是调解居民纠纷的有益探索 ②提供了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③是基层纠纷调解方式的创新 ④是解决群众纠纷的最佳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②: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枫桥经验”不涉及诉讼,②不选。 ④:“枫桥经验”不一定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选择,④不选。 ①③: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说明“枫桥经验”是调解居民纠纷的有益探索,是基层纠纷调解方式的创新,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B。 4.王某是某镇卫生院负责预防保健的工作人员,2023年,王某利用工作便利,非法获取孕产妇、新生儿的家庭联系方式和住址等信息,并通过网络将上述信息转售给儿童摄影店、奶粉专卖店等商家,非法获利3.32万元。县人民检察院以王某的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公益诉讼旨在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促进公正公平司法 ②县人民检察院审判民事公益案件,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③该公益诉讼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 ④该公益诉讼彰显了诉讼的公权性,有利于维护社会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不是该公益诉讼的目的所在,该公益诉讼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①说法错误。 ②: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由法院来依法审判民事公益案件,而不是人民检察院,②错误。 ③④:县人民检察院以王某的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该公益诉讼彰显了诉讼的公权性,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有利于维护社会利益,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2023年夏,王某因邻里纠纷被邻居张某打伤住院,法院判决张某赔偿1万余元,但张某拒不执行生效判决。后执行干警多次寻找张某,均没有发现其行踪。鉴于张某拒不履行判决行为恶劣,决定依法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